说到八角楼,可能不少人会想到那首耳熟能光的红歌《八角楼的灯光》:“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,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,井冈山的人哎,抬头知时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,我们的毛委员在打光下写文章,革命风雷笔下起,五洲四海红旗扬.....
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村,井冈山斗争时期,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在此。自1927年10月7日,毛泽东同志引兵井冈山,在茅坪安家后,在八角楼办公和居住的时间最长。八角楼原为当地村民谢池香的住宅,建于清代,是一幢坐东朝西,倚山坡而建的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屋。毛泽东同志居住在左侧第四间的楼上,在卧室顶有一个斗八藻井,便于采光,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。
当年,由于敌人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,红军给养非常困难,物质生活十分艰苦,毛泽东同志与普通战士- 样吃红米南瓜度日,穿破衣必杉御寒,领导井冈山军民度过艰难的岁月。
晚上,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经常工作到深夜。为了节省用油,他带头遵守前委的号召,每天晚上办公都坚持点根灯芯照明。 那时,每当夜幕降临,当地群众都能看到八角楼上透出一线微弱的光芒,毛泽东同志就在这盏只点着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工作至深夜,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,写下了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和《井冈山的斗争》两篇光辉著作。他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,针对党内存在的右的和“左”的思想倾向,从白色政权的分裂与战争、群众基础、革命形势、红军存在、党的力量五个方面,科学地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,回答了“红旗到底打得多久”的疑问,提出了“工农武装割据”的思想。毛泽东同志这些关于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理论,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,实行工农武装割据,以农村包围城市,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。这是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之后的新创造、新思维,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新突破,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。
一根灯芯的油灯虽是星星之火, 但却与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指明方向。毛泽东面对白色恐怖和艰苦环境的双重重压,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持实事求是,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总结经验、大胆探索,在昏暗的油灯下撰写光辉著作,指引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。当前,在我们的工作中不管面对的形势和问题如何复杂多变,都要把实事求是作为判断形势的根本依据和手段,克服干扰、沉着冷静、准确研判,善于发现规律,把握规律,敢于打破条条框框,勇于探索新路子、新办法。